导语:
在VUCA时代,企业比拼的不是单兵作战能力,而是“端到端”的流程协同效率。作为资深团建策划师,我操盘的“珠行万里”项目已助力300+企业突破协作瓶颈,其中某新能源企业通过活动优化供应链流程,订单交付周期缩短30%。本文将深度解析这一项目的设计逻辑、实战转化路径及客户开发策略,助您精准切入企业痛点,打造高溢价服务产品。
“珠行万里”源于日本精益生产中的物料流转模拟,通过团队协作将直径15cm的球体从起点运送至50米外的终点容器,过程中需拼接U型槽、调整角度、控制流速,核心价值在于:
流程可视化:每个操作节点直接影响全局进度,暴露流程断点;
容错率量化:球体滚落即损耗时间成本,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;
动态平衡:多槽并行时需实时调配资源,模拟多线程项目管理。
适配客户画像:
流程冗长的传统制造企业(如汽车零部件、生物医药)
跨区域协作的分支机构(如跨国公司、连锁品牌)
数字化转型中的中小企业(需强化流程标准化)
任务目标:8人小组通过拼接U型槽,在8分钟内将球体运送至终点,中途掉落需重启;
进阶规则:
资源限制:仅30根U型槽,需决策冗余槽位分配;
风险变量:第5分钟随机撤除1根槽位,倒逼应急方案;
协作禁忌:禁止用手直接触碰球体,必须通过槽体调整。
混乱期(0-2分钟):盲目堆砌槽体导致坡度失衡,球体滚落频发;
试错期(2-4分钟):通过“双槽缓冲”“S型减速”等微调策略降低损耗;
优化期(4-6分钟):建立“观察员-执行者”双岗制,实时监测球体流速;
稳定期(6-8分钟):形成标准化口令系统(如“左倾15°”“减速30%”)。
痛点:冲压车间到装配线物料转运损耗率高达8%,年损失超500万元;
干预设计:
将U型槽替换为真实传送带,球体改为定制零件模型;
增设“质检关卡”:球体需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(模拟质检流程);
落地成果:
物料周转损耗率降至1.2%,年节省成本480万元;
推行“珠行标准作业卡”,产线换模时间缩短40%。
创新点:将槽体设计为跨境物流节点(清关、海运、海外仓),球体附带报关单模拟件;
数据反馈:
异常订单处理效率提升65%;
跨部门协作满意度从68%升至92%。
成本优化:某电子企业通过活动优化仓储动线,库存周转率提升22%;
质量提升:食品加工企业将“珠行污染率”对标生产洁净度,次品率下降15%;
风险管控:建筑集团模拟极端天气变量,应急预案响应速度提升80%。
决策机制升级:观察“槽位分配争议”如何推动企业建立分级授权体系;
新生代融合:Z世代员工在“数字看板”设计中贡献可视化方案,推动管理工具年轻化。
数据冲击:
“您企业每年因流程损耗的人力成本,足够多养一支10人研发团队。”
场景代入:
“如果新品上市周期压缩15%,您的市场份额能增加多少个百分点?”
权威背书:
“某上市公司通过此项目发现3个价值百万的流程漏洞。”
基础包:2小时体验+即时报告(客单价8,000元);
深度包:
诊断前置:用《端到端流程健康度测评》定位3大梗阻点;
场景融合:将球体替换为财务报表、客户工单等业务实体;
长效赋能:提供《流程精益化改造手册》+季度陪跑服务(客单价3.8万元)。
制作《珠行万里VS企业流程》对比动画,用“球体损耗=利润流失”强化认知;
发布《80%管理者忽视的7个协作盲区》白皮书,植入项目解决方案。
结语:
“珠行万里”的真正威力,在于它用一颗球的旅程,照见企业流程中的每一处“摩擦损耗”。当您看到团队为0.5秒的流速优化争辩时,看到的正是未来降本增效的火种。作为策划者,我们不仅是游戏引导者,更是企业流程革命的“流程侦探”——用一颗球,撬动整个管理体系的进化。
公司核心业务包括旅行式团建、培训式团建、主题式团建、策划式团建、体育式团建、户外式团建。起赢培训不断追求团建产品创新与服务超越,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与创新力的团队建设品牌。
查看更多